当家中老人出现丢三落四、说话颠三倒四,或者情绪性格莫名改变等情况时,很可能是老年痴呆的前兆。这让家属们既揪心又不知所措,别慌,今天就来聊聊面对这种情况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。

1.jpg

  及时就医,明确诊断

  一旦察觉老人有老年痴呆的前兆,务必第一时间带他们去医院。很多家属可能心存侥幸,觉得只是小毛病,过段时间就好,结果往往延误了最佳干预时机。去医院要挂神经内科或者记忆门诊,医生会通过认知功能测试,比如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(MoCA),来评估老人的记忆力、注意力、语言能力等。同时,还会安排脑部 CT、核磁共振成像(MRI)等检查,查看大脑是否有萎缩、病变等情况,以及血液检查排除其他可能导致认知障碍的疾病,像甲状腺功能异常、维生素缺乏等。只有明确诊断,才能制定针对性的治疗和干预方案。

  日常生活干预

  规律作息对老人至关重要。每天尽量让老人在固定时间起床、睡觉、用餐,保持稳定的生物钟,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,而良好的睡眠能促进大脑的自我修复。比如,早上 7 点左右起床,晚上 9 - 10 点睡觉,中午适当午休半小时到一小时。在饮食上,遵循均衡营养的原则,多吃富含维生素、矿物质和优质蛋白的食物。像新鲜的蔬菜水果,能提供抗氧化物质,保护大脑细胞;鱼类,尤其是深海鱼,富含 Omega - 3 脂肪酸,对大脑健康有益;坚果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 E,也能延缓大脑衰老。此外,鼓励老人适度运动,像散步、打太极拳、做简单的健身操等,促进血液循环,让大脑获得充足的氧气和养分。

  认知训练不可少

  可以和老人一起玩一些益智游戏,像拼图、下棋、猜谜语等。拼图能锻炼老人的空间认知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,从简单的几十片拼图开始,随着老人能力提升,逐渐增加难度。下棋则能训练逻辑思维和记忆力,无论是象棋、围棋还是跳棋都可以。猜谜语能激发老人的语言表达和思维反应能力,每天花半小时到一小时进行这些活动,对延缓认知衰退很有帮助。另外,鼓励老人回忆往事,讲讲过去的经历、故事,这不仅能锻炼记忆力,还能增进家人之间的情感交流。

  给予心理关怀

  有老年痴呆前兆的老人,内心可能会感到焦虑、不安,因为他们能察觉到自己的变化,却又无力改变。这时,家人要给予充分的耐心和关爱,多陪伴他们,倾听他们的心声。当老人情绪低落时,陪他们聊聊天,或者一起看看喜欢的电视节目。平时多给予肯定和鼓励,哪怕是老人完成了一件很小的事情,比如自己穿好了衣服,也要及时夸赞,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。同时,鼓励老人参加社交活动,和同龄人一起聊天、唱歌、跳舞,让他们保持积极的心态,减少孤独感。

  面对老人的老年痴呆前兆,早发现、早干预是关键。家属们要积极行动起来,从就医、生活、认知训练和心理关怀等多方面入手,为老人的健康保驾护航。要是在这个过程中有什么疑问或者心得,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交流。